
一、呼吸與生活
相信每一個人都曾有鼻塞的經驗,只要一個小小的鼻塞就可以讓全身感到不舒服;當鼻子通的那個剎那,那種感覺真好。就生理來看,鼻子是全身的出入口,整個身體內部與外界的交流大多仰賴鼻子來互通。當鼻子不通時,全身心都會受到影響而感到不順暢。
當能夠很自然不費力地在眼根看也能觀呼吸、耳根聽也能觀呼吸、鼻根嗅也能觀呼吸、舌根嚐也能觀呼吸、意根想也能觀呼吸時,就會發現在六根觸六境時有風在流動、在推拿;眼根觸色塵有風、耳根觸聲塵有風……。有風界就有空界的存在,心靈有了空間就不會六根一觸境就反應。因為正知出入息,所以無明觸減少;因為明觸,所以觸境的反應是response(回應)而不是reaction(反射)。
觀呼吸的好處
人體的代謝機能,流汗承包20%,大小便承包10%,其他70%就是交給呼吸了,主要的代謝機能主要由呼吸擔任。除此之外,還呼吸可以幫我們創造內在的空間,內心有空間才會有時間,呼吸還可能幫我們按摩全身的細胞。
二、呼吸的心法
世間一切的問題都是收縮不良、膨脹不良,收縮不良就變成消沉,膨脹不良就變成掉舉,收縮膨脹通通不良,就變成醫學上所講的躁鬱症!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躁鬱症,多多少少都有強迫性精神官能症,雜念不停的產生,就是強迫性精神官能症,沒有辦法控制它不產生。
對待強迫性精神官能症,對待輕微的躁鬱症,沒有排斥,只有放鬆的接受,完全的去體會,就去體會它的收縮膨脹,配合著呼吸,不斷的體驗。放鬆、再放鬆、一直放鬆,體驗再體驗、不斷體驗,直到對收縮膨脹完全沒有要和不要。
用心肝底來感覺吸氣,用心肝底來感覺呼氣,感覺一吸一呼,一鬆一緊,一收一放,一拉一推,把呼吸當成一種按摩,一種推拿。我們可以將出入息推拿的心法,應用到一切觸境上。
修出入息念,第一個步驟,就是在感受呼吸與身心柔軟的關係。看到那個關係以後,就找到了要領,表示你知道出入息念的法。你見到出入息念的法,就會很樂意安住於呼吸,你開始樂於這樣做。如果沒有看到呼吸與身心柔軟的關係,就沒有動力,就不會很樂於做出入息念。
三、呼吸的練習法
1.感覺呼吸與六根的關係。
感覺吸氣的看與呼氣的看有何不同;感覺吸氣的聽與呼氣的聽有何不同;去感覺吸氣的嗅與呼氣的嗅有何不同;去感覺吸氣的嚐與呼氣的嚐有何不同;去感覺吸氣的觸與呼吸的觸有何不同;去感覺吸氣的想與呼氣的想有何不同。
不斷地去看呼吸與六根的關係,就會對於六根的用力變得很敏感。因為敏感所以懂得省力,因為懂得省力,所以就比較不會造業。
因為起貪瞋癡實際上是要很用力的;例如要對別人生氣,身體的肌肉會變得緊縮、僵硬;意根會拼命往厭惡他人的地方想;眼根也會用力地看著對方;再加上因為要怒罵他人,所以舌根的衝動、緊縮也要很用力。
2. 隨時隨地觀呼吸,隨時隨地知自己是在呼氣?還是吸氣?
修出入息念不只是在打坐時觀呼吸,就連平常走路、等公車、開車、看報紙、看電視、躺臥休息都要觀呼吸。不論行、住、坐、臥,有事、沒事,隨時隨地都抽「空」回來看呼吸。只要有一點點時間,就回來安住呼吸,感覺吸氣、呼氣和身體的關係,感覺吸氣、呼氣和精神的關係。
用心感覺在生起飢渴、生氣、驕慢、不安、緊張的情緒時,它的吸氣與呼氣有什麼不同?好好進入感覺,就會體驗到吸氣、呼氣時情緒的無常,看到收縮膨脹不良的苦,就看到無我,內心就寂靜。
3.感受呼吸的三時段:初段、中段、後段。
感覺吸的初段、中段、後段、止息,與呼氣的初段、中段、後段、止息之間毫無間斷。
4.換鼻呼吸
右鼻呼、右鼻吸、左鼻呼、左鼻吸,繼續換鼻呼吸、無間斷。(有助於收攝亂想、雜念)
{出入息配合慈心練習
吸氣:感覺要對人好 呼氣:感覺對人好就是對自己好
吸氣------感覺能對人好 呼氣------感覺能對人好真好
吸氣------感覺慈悲 呼氣------感覺蓮花開
吸氣------感覺慈悲有如蓮花開 呼氣------感覺花開不為誰
吸氣------感覺慈悲有如耕福田 呼氣------感覺土地變得好肥沃
{出入息配合喜心練習
(1)吸氣------謝謝 呼氣------對不起
(2)吸氣------感覺身心的苦 呼氣------不要苦上加苦
(3)吸氣------不能更好 呼氣------就是最好
(3)吸氣------我們彼此都不認識 呼氣------願一切從新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