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本心~鍛鍊五禪支

來禪修就是來認識本心,認識佛性是人性的源頭。透過姿勢、透過出入息的鍛鍊,我們可以沿著出入息這條河流溯溪而上,鍛鍊出入息,由粗而細,回到水()的源頭,也就是佛性。

鍛鍊五禪支,五個入定相的順序,第一個稱為「尋」,尋禪支,尋的意思是整個注意力都放在出入息,不會跑掉,如影隨形,所以也可以稱之為「隨」。此第一個定相,猶如會騎馬了,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了。

注意力全部都安住在出入息以後,接著注意力不必刻意地去放了、不用力了,很自然地安住在出入息上,稱之為「伺」禪支。當注意力不用放,也自然地安住在出入息了,這時候就生出喜樂了。第二個定相猶如人馬一體的騎術,心息相依了。

「喜」就是第三個定相,身體有很強的喜悅湧動,注意力放在喜上,體會身體被打開的感覺,然後進入很寂靜的滿足,稱之為「樂禪支」,會感覺到空間無量大。接著就進入「一心禪支」,體會「整個時空,動而不動」。然後,又可以回到「尋禪支」來,再「伺禪支」,再「喜禪支」,再「樂禪支」,反覆練習,深度會愈來愈深。

出入息念的要領是,一開始吸氣要感覺到身體的收縮,呼氣要感覺到身體的膨脹。「收縮」有「緊」的意思,肌肉拉緊了,吸氣的時候,鼻腔會稍為拉緊了。吸到腹部有橫隔肌的拉緊,腹腔緊了(外相也許是膨脹),就是收縮,姿勢也提正了,所以稱之為「地」,也會感覺到能量,也稱之為「火」,「地力」加上「火力」;呼氣的時候,感覺身體鬆開來,稱之為「膨脹」,有滋潤的作用,稱為「水力」,還有成全滿足的作用,稱為「風力」,每一個吸氣呼氣都感覺到身體的覺受,收縮有能量的覺受,膨脹、有自然、滋潤、成全滿足的覺受。在一吸一呼裡面,身體感覺愈來愈自然、自在,感受到能量、感受到自然。

有同修問:打坐時,眼睛一定要閉著嗎?一開始眼睛可以睜開,也可以閉著。睜開眼睛的好處是不容易昏沈,但比較容易攀緣。一開始不妨睜眼,但到了尋伺做得好的時候,心息相依,自然就會閤眼了。所以,一開始不用太在意閤眼或睜眼,如果睜眼,不要用力就好了。傳統上有人講「眼觀鼻,鼻觀心」,要觀鼻就不能用力,用力的話就變成鬥雞眼了。

這支香就練習五禪支,加強出入息在身體上的覺受,特別注意吸氣、呼氣在身體的覺受。再去練習「心息相依」,心完全安住在出入息上。

走出過去

走出過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