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孩子交心 ~ 建立彼此的信心
是要看到他的有,還是看到他的沒有?
是要看到他的好,還是看到他的不好?
以其所有引導其所無;
以其所長引導其所短。
永遠以對方的有、對方的好,來引導對方的沒有、對方的不好,這樣事情就變得很單純。老是看到對方的沒有,看到他的不好,很容易礙著的。「都不看對方的不好,會不會讓他更不好?」不會的,看到對方的不好的目的是什麼?是想要他好,但他如果沒有那個本質,怎麼能夠讓他好?
看一個人不順眼,罵他、怪他,不如教導他,不如幫助他把事情做得對。一直責怪他事情做錯,他可能給你愈罵愈笨、愈卡住、愈不知如何是好!已經發生了,已經做錯了,怎麼辦?就是接受,欣賞他有他的好,用他的好來引導他,幫助他,回到正向的能量。反之,罵他、怪他、檢討他,跟他反省了一大堆,你都幫他反省完了,結果你卡住,他也卡住,白白挫折彼此的信心。
管教—要耐下心來,欣賞才能管
你看到很多小孩子的習慣不好,一下子就說:「唉!你這個習慣很不好」,然後就要管;一看到他不會,你就是要教,然後又覺得怎麼教都不會,很煩!這是誰的問題呢?問題常常是我們自己!
要耐下心來,謙虛一點,去學習怎麼引導對方,讓他能夠建立好的習慣,而不是一直要糾正他不好的習慣。鼓勵他、讚美他,當他有一點點好的時候,就稱讚他:「你做得很好耶!」「不簡單喔!我看到很多孩子都沒辦法像你這樣喔!」他一聽,就會做得更好。有沒有感覺?
很容易看人家不順眼,都因為我們認為人家做得好都是應該,做不好就不應該。都用自己的標準,看到對方十之八九都不符合標準,所以一看到就要糾正人家,卻疏忽了對方正向的能量,那很辛苦啊!
出招前要先運功
糾正人家就是出招,出招的時候內心要有八九成的把握。既然沒有把握為什麼還出招?忍不住嘛!忍不住就麻煩了!布袋戲要出招之前都要運功,都沒有「運」就出招了,當然不會成「功」!一定要知道這個可不可以管。你管了,對方不聽,反而彰顯自己的沒耐心與無能!然後對自己的無能輔導又會生氣,說「這個小孩怎麼那麼不受教!」其實你內心的話是「我怎麼那麼笨!我怎麼那麼激動!」然後就建立了彼此的成見:「我們家裡就是媽媽比較大聲」,「我的爸爸就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!」。那你得到什麼好處?沒有!功勞沒有建立,卻建立了一大堆成見。
運功就是要準備,不輕易出招。一出招一定要贏:管能管的,理能理的。
管教跟戰爭一樣:不輕易出戰,戰則必勝!
生氣要有藝術,要觀呼吸的生氣,才會感覺生氣的威力,真的是不怒而威。怒的目的是要有威嚴。生氣的時候,人家感覺到你情緒失控,那反而是弄巧成拙。生氣要給人家感覺你好酷!有膽有識,而且陣腳不亂。如果生起氣來很手足失措,頭腦不清楚,一句話可以講完的,講了六句,人家還聽不清楚你到底在講什麼,發脾氣就很沒有效果。如果這樣,你就「輸」了。
每一次的管不好、理不好,都暴露了破綻,那會失去威信的。每個管一定要建立威信,建立信心,沒有把握的話,最好不要管。那怎麼辦?還是要回到深情款款的欣賞他、稱讚他,只有這條路!在你對他沒有信心之前,最好不要管。
欣賞、稱讚,建立彼此的信心
多呼喚他的優點,多談談他的優點,你多談,他的優點就會越來越多,他就會對自己有信心,他才有心量去接受你講他的缺點。真的願意看到對方不讓我們講他的缺點,是他對自己實在很沒信心。
你要講一個人的缺點,先要知道他有沒有信心面對他的缺點,我們的態度不可以是「你一定要有信心,我現在就是要談你的缺點,這是最重要的事」。急不來的,「你講我的缺點我知道啊!我不要你一直講啊,你越講我越沒有信心耶!」在對方尚未建立信心之前,你講他的缺點通常不會有用的。我們要先幫助對方建立信心,先幫助對方看到他有優點,讓他覺得「瑕不掩瑜」,他自然有心量接受自己的缺點。
因為很多人缺乏的正是對自己的信心,當我們在分享生命的美好,在稱讚他有他美麗的地方的同時,已經在幫助彼此建立信心。你稱讚他,他也許會看到你也有一個以前都沒有注意到優點。我們太多人知道對方的優點卻從來沒有講出來,而且沒有講出那個美感來,要常常講,越練習就越會講,越會分享。從小到大,我們聽到的往往都是批評多於由衷的稱讚,很少在表達自己內心的美感。我們能夠分享的最好的是別人也可以有的,比如你讚美他說話好謙虛哦!他主動幫助別人的動作讓你好感動哦!是講這個啊!